第121章 蔡邕震撼:瘴气有解决之法?南面有一年三熟之地?
“许庄主。”
蔡邕开口询问道:“如果天下人口真的增加十倍,耕地却无法增加那么多。”
“又要如何养的起那么多的人?”
他的话语也是房间中其他人同样的疑惑。
许言在众人瞩目中解释道:
“第一。”
“天下能够开拓的耕地,比你们想象的多的多。”
“现在耕地少,更多是朝廷政令问题。”
“百姓的口粮不够,全部是贪官污吏的盘剥,以及世家门阀的压榨。”
“对!”典韦愤怒道:“某行于天下,多见豪强欺负穷苦百姓。”
向来惩恶扬善的他正色道:“若是打倒那些豪强,他们囤积的粮食足够穷苦百姓们过上吃饱的日子。”
“各地世家门阀着实让人痛恨!”
扶着张飞坐在榻上的关羽同仇敌忾。
单凤眼中尽是怒气。
刘备则深深低头,若有所思。
蔡邕深深叹气,他自然知道顽疾所在,但又有什么办法改变?
更何况,他从前便是那个阶层中的一员。
更没有言否的能力。
“第二。”许言继续说道:
“放眼天下望去,粮食也不止有粟米。”
“还有许多更加高产的粮食尚待开发。”
“有名曰红薯的粮食,亩产可达几千斤。”
“灾荒年月只要拖上两到三个月,耕种这种粮食便可以满足灾民基本口粮需求。”
寂静!
房间中所有人陷入到巨大的震撼之中。
“亩……亩产几千斤……?”刘备猛的抬头,瞪大眼睛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环视一圈,发现其他人也是同样震惊的表情,他才知道刚刚所听没有任何错误。
“红薯?”蔡邕眉头紧锁。
他在记忆之中一番搜索。
但无论如何也没有相关记载。
无论平日见闻还是珍稀古籍,也得没有任何端倪。
看向许言的眼神连变。
到底这个年轻的庄主还有怎样神奇的见识?
现在对方展现出来的各种知识,已经不能用宽广来形容。
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!
让他这样饱读各种书籍的大儒,都完全没有任何比较的可能。
许言的能力以及学识让他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一个黄口小儿。
站在一个风仙道骨的老儒身旁。
幼稚的可笑。
更为不同的是,他所读的多为儒道相关。
而许言的知识更多与实际情况联合,在各行各业中都能拥有非常好的应用。
这种脚踏实地的知识,他感觉才是以后学识的发展方向。
与他从前所学的那些空话大话的虚幻不同,许言的这些知识都可以给天下普通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。
若是真的能够种出亩产几千斤的粮食,天下还会有穷苦百姓吗?
还会有人吃不起饭吗?
等等!
蔡邕突然联想到一个问题!
按照许言所说,若是现在的朝廷,无论生产多少粮食,依旧会有人挨饿!
毕竟贪官污吏以及世家门阀的贪婪根本没有底。
比猛吃的许褚和典韦的胃口还要大上太多太多。
他看向许言的目光连连变化。
难道这年轻人早已看破一切?
所以才要带着平民,做出变革之事?
到底眼前这个年轻人拥有怎样浩大的志向?
蔡邕只觉得一股热气从心底直冲头顶。
他被许言的构划所激。
如此能力,从一开始便谋划出那般恢弘的目标,到底是什么样的人,才能够做成这般模样?
神人也!
蔡邕在心底万分赞叹!
“第三。”许言刚刚开口,刘备便是一惊,“还有?”
迎接他的是数道责备目光,他连忙低下头去。
“我汉地在扬州较南地方可以做到一年两熟。”
“但再往南,有地方至少可以做到一年三熟。”
典韦目光暴闪,激动到攥拳高声,“一年三熟?!”
“若是种上那亩产几千斤的红薯,岂不是一年下去,咱汉人便可几年口粮无忧?”
许褚目露凶光:“那地方在哪儿?”
挥动硕大的两只拳头,他凶狠道:“有这般优良种地的地方,怎能不被咱汉人收拢?”
“但凡以后有机会,绝对要拎着武器干过去。”
“让那片土地永远成为咱汉地。”
“在那里大种特种!”
蔡邕略微思索之后开口道:“难不成许庄主所说的是交州更为靠南的地方?”
“对。”
获得许言点头肯定的蔡邕摇头道:“那面的气候确实更好,也更适合耕种。”
“但蚊虫太多,但凡遭遇毒蚊叮咬,便会索要半条性命。”
“更有瘴气,吸入鼻中半日便会要人性命。”
“更不用说其他的各种疾病还有毒蛇毒虫。”
“生活在那里无时无刻不被各种事情索命。”
“朝廷不是不想要那块地。”
“而是攻下来却无法长久留存。”
“人太难在那面存活了。”
他的介绍让房间中的其他人大为遗憾。
刘备偷偷观察年过半百的老者,心中暗生打探之意。
与许言那种拥有新奇学识之人不同,眼前这个老者让他窥探到大儒的气质。
这般学识之人必有来历。
刘备暗中留意。
“那咱可如何是好?”许褚两手一摊,无奈道:“面对千军万马,咱汉人眼睛都不带眨一下。”
“但面对蚊虫毒蛇,还有那什么瘴气,咱可没有任何办法。”
“毕竟天时地利这东西,咱普通人可是没得改变。”
所有人的目光重新落回到许言身上,等待对方讲解。
“当然有办法。”他的话语顿时让所有人重燃希望。
“无论瘴气还是蚊虫,都有相关的解决办法。”
“这也是为什么要普及医疗知识培养郎中。”
蔡邕只觉得五雷轰顶!
原来这个年轻庄主的构思已然远到那般程度!
虽然对方现在的实力还不够,但安排却是一环扣一环。
往小了说,拥有郎中的庄子绝对会让庄民们的忠诚度和凝聚力上升。
而往以后看,若真的有一天,这个年轻的庄主有机会前往更南的地方。
拥有大量郎中,说不定真能解决当地那棘手的各种情况。
一年三熟啊!
蔡邕即使身为儒生,也无比惦念那等富庶的土地。
简直富到流油。
搭配上许言所说的红薯,那将会是何等的盛世?
五万万人?
身为朝廷中的激进派,蔡邕觉得自己还是太保守了。
不生他个十万万人,都对不起那般富饶的土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