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929293900063
成功一番忽悠,将赵云招募到麾下以后,刘协也是给了公孙瓒想要的幽州刺史。
随后公孙瓒心满意足的走了。
有大义在身,区区百匹白马与一员小将,简直不值一提。
要是早知道这两样东西就能换来一个幽州刺史,公孙瓒早就给人送过来了,也不用等到现在。
公孙瓒离开以后,大殿内就没人了。
刘协也准备离开,就在这事小黄门突然前来报告,说有一人自称是汉室宗亲,想要觐见刘协。
刘协瞬间就知道是谁来了。
不过这人也是颇有野心,想要官职可以,但只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做事,万万不可使其独领一方,不然恐生大祸。
随即刘协就让小黄门把人给招进来。
来着果然是刘关张三兄弟。
“中山靖王之后,刘备刘玄德,携两位义兄弟关羽,关云长;张飞,张翼德;拜见陛下。”
刘备三人进入大殿以后恭敬行礼。
其实刘备也没想到皇帝会召见自己。
虽然嘴上一直说着中山靖王之后,但中山王的后代太多了,随便就能拉出来数千人。
加上刘备本身也没有什么名气,讨董的十八路诸侯中都没有他的位置,靠着跟随公孙瓒,才能参加如此盛会,不然连门都进不了。
“三位平身。”
看着眼前的三人刘协嘴角露出一抹笑容,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。
三人中只有刘备是别部司马,还是挂名在公孙瓒手下,其他俩人都只是白身而已。
按照规制,别部司马只能算是低级军官,甚至连像样的官职都没有,不在朝廷认可的官职之内,只是安抚有功之人的一种权宜之计。
且领兵也不固定,甚至没有手下。
按照以往的惯例,这种级别的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。
“多谢陛下!”
刘关张三人此时格外的激动,原本想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自黄巾之乱开始,到现在蹉跎六年有余,依旧一事无成。
也就关羽在虎牢关前斩了华雄,稍微有一点名气。
三英战吕布之事让三人名气更盛,可惜在那些世家大族眼中,自己兄弟三人都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。
“三位能在大汉危亡之际挺身而出,为大汉讨贼,实属我大汉栋梁,既然你自称中山靖王之后,那也算是皇室宗亲,这雒阳城中百废俱兴,尚缺一位雒阳令,不如就由你来担任。”
刘协说完以后眼含笑意望着刘备。
虽然雒阳令官职不是很高,仅相当于县令。
但也要看什么地方,这里可是雒阳国都。
能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非富即贵,所以雒阳令听上去官职颇小,实则权力很大。
若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当上了,凭借手中的权力,巴结权贵,结识豪强,官职就会飞速增长。
“多谢陛下隆恩!”
刘备此时已经眼含热泪,起兵之时他就已经二十有八,如今已经三十有四了。
终于遇到赏识自己的人了。
雒阳令官职不大,但对于皇帝来说却十分重要。
因为雒阳令要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执掌刑狱,惩治不法。
理论上来说雒阳狱内只要是皇帝允许,就没有雒阳令不能扔进去的人。
无论地位高低,只要是在雒阳城内犯事,哪怕是皇亲国戚,雒阳令也有权收压。
所以能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绝对是皇帝的亲信,而且能力也需要得到皇帝认可。
不然一个昏庸无能之辈当上雒阳令,用不了多久雒阳就乱了。
眼见刘备当了官,自己二人还没有一点动静,张飞呼吸都有些急促,但他清楚这里是皇宫,可不能随意开口,不然被治一个大不敬之罪,他们兄弟三人别说官职了,不下大牢都算皇帝额外开恩。
“这位绿冠绿袍,一把美髯的应该就是斩杀华雄的关云长了?”
刘协明知故问道。
“正是草民!”
关羽不敢怠慢,当即回应道。
“朕听闻那华雄在西凉军中也颇有威名,你能轻易斩他,必然也有过人之处,既然如此,朕封你为长水校尉。”
“多谢陛下!”
关羽听到长水校尉这四个字的时候,原本枣红色的脸,变得更红了。
这可不是一般的校尉,乃是皇家正统八校尉之一。
八校尉分别是——
城门校尉:掌京师城门屯兵。
中垒校尉:掌北军垒门内。
屯骑校尉:掌重骑兵。
步兵校尉:掌上林苑门屯兵。
越骑校尉:掌轻骑兵。
胡骑校尉:掌驻扎在池阳的归降胡骑。
射声校尉:掌禁军中的弓箭手。
长水校尉:掌驻扎在长水宣池的骑兵。
虎贲校尉:掌战车部队。
虽然大汉遭逢磨难,八校尉的名头已经名存实亡。
但其地位还是要比一般校尉高上一些,再往上可就是中郎将。
“陛下,我呢?我呢?”
见其余二人都被封官,张飞忍不住问道。
闻言刘备、关羽脸色同时一变,三弟平时鲁莽也就罢了,今日在陛下面前为何也如此鲁莽,这可如何是好!
“请陛下赎罪,我三弟乃是一位粗人,心直口快,还请陛下能饶他一命。”
说话间刘备关羽同时跪倒在地。
此时的张飞也幡然醒悟,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,当即也跟着跪了下来。
“无妨,此人一看就是一员猛将,可封为虎贲校尉。”
刘协笑了笑并没有责备张飞。
征伐天下还须大量猛将,若是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,那里还能称得上是帝王。
“多谢陛下开恩!”
刘备和关羽大松一口气,陛下果然宽宏大量,换个皇帝,今天三弟可就危险了。
“多谢陛下!”
张飞喜滋滋的接下了封赏,刚才之事此时已然抛掷脑后。
与此同时,虎牢关下。
见诸侯尽去拜见皇帝,袁绍有些坐不住了。
立即招来自己麾下八谋士,沮授、田丰、许攸、逢纪、审配、辛评、郭图、荀谌。
“今日招诸位前来为封王一事,不知诸位有何看法?”
袁绍高座于主位问道。
“主公封王之事大不可为,此乃伪帝奸计,若受之则天下共击,届时悔则晚矣!”
沮授高声呼道,想以此劝解袁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