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清穿好孕贵妃:四爷日夜娇宠哄我

第244章 胤禛舌战群臣

  耿静晗默默地给胤禛倒茶,也不知道要怎么劝。

  在她心里和胤禛一个意思,不能嫁。

  但现在二格格是非要嫁,还让自己感冒用苦肉计要挟胤禛,这一出和当初那拉氏生病逼弘晖娶小那拉氏一样。

  耿静晗也不能说二格格要嫁就让她嫁吧,反正这事她不能掺合,也不能多嘴。

  她在想,如果她的儿女们也来这么一出,她该怎么办?

  肯定痛心也伤心的,但自己亲生的也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,所以耿静晗也理解胤禛的心情。

  胤禛表面是个严父,内心里也努力做个慈父,虽然对弘星他们宠爱了些,但他也在意每一个孩子。

  “爷打算如何?”耿静晗见胤禛不说话了,便问道。

  “直接给她选个人定亲逼她嫁过去,她心里有怨也不会和额附好好过日子,这心里定也会埋怨爷这个阿玛。这结亲又不是结仇,爷也不能误了人家。”

  胤禛给女儿选婿,肯定不会胡乱选。

  他看中了四个青年才俊,其中一个是鄂尔泰的儿子,一个是田文镜的儿子,这两个如今都是他的人,景瑶嫁过去,日子是不会差的。

  但景瑶心里有人,就不合适了。

  如果是女婿不好,胤禛会为女儿做主。

  可是女儿的问题,让女婿家有怨了,让亲家,还有他的心腹官员有了异心,对胤禛更为不利。

  如今老八无子,又被汗阿玛不喜,屡屡立功,弘星圣宠优渥,皇孙辈第一人,更是大清最年轻的巴图鲁,封贝勒享郡王俸禄。

  若不是现在父子不能同为王爵,弘星就算不封亲王,至少也是一个郡王爵了。

  目前形式对他是最有利的,他再在意女儿,也不会因为她误了大好的局面。

  胤禛深吸口气,平复下心情,冷静下来。

  “她要嫁就嫁吧。”

  他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女儿死,到时候在她的身边多安排几个人保护着,也是他这个阿玛最后一番心意了。

  胤禛心里对这个女儿很失望,之前景瑶虽然反对,胤禛也没有指责,只是希望景瑶想通。

  可女儿为了嫁给纳喇星德故意染了风寒,不把身子健康当一回事,来要挟他,这让胤禛愤怒又痛心。

  景瑶的院子,弘昀也在发脾气,“你是被猪油蒙了心了,为了个男人竟然拿身子生病来要挟阿玛。”

  问题是还被阿玛给看出来了。

  弘昀心里也是郁闷的不行。

  亲娘不得宠,若不是嫡母惹的阿玛不喜,管家权也不会落到亲娘的手里。

  阿玛对他们姐弟虽然不如听雪阁,可比起很多人家子弟好太多了。

  景瑶也怕,但还是道:“二弟不必担心,父女没有隔夜仇,以后我若过的好,阿玛早晚会理解我的。”

  景瑶其实一开始也不敢这么干,但昨天听了那拉氏一句话,父女没有隔夜仇,她登时就想到了那拉氏当时逼大哥娶小那拉氏的那一招,所以为了嫁纳喇星德,景瑶也拼了。

  昨晚洗了一夜的冷水澡,泡冷水,这会也是冻的哆嗦,不停的打喷嚏。

  “二哥,别说了,二姐正病着呢,阿玛这么疼二姐,不会厌弃二姐的。”

  弘时本来就一直站在景瑶这边,现在也帮着景瑶说话。

  弘昀气冲冲的离开。

  弘时则留下来安慰景瑶。

  ‘李氏’走了进来叹了口气,“二格格,你做错了。”

  “额娘,连你也不帮二姐。”弘时不高兴,额娘变了,越来越冷漠了。

  景瑶不开心道:“额娘不帮女儿,女儿只有自己想办法。”

  “你以为福晋真为你好?你上她的当了,拿身子作筏子只会让王爷对你更失望。”

  ‘李氏’的话景瑶不以为然,“不关额涅的事,是我自己这么做的,阿玛会原谅我的。”

  ‘李氏’不再说话,直接离开了。

  这之后,胤禛又忙开了,景瑶的事情被他抛到了脑后。

  外藩和外国使臣还在京中,原本他们过来多少也是想试探大清的底了,还安排了比试。

  却没有想到弘星举鼎震慑住了他们,所以比试也没有安排上。

  可是来都来了,怎么也要再比一场吧,不然回去怎么交代。

  所以骑射武术摔跤蹴鞠还要比一场。

  这么多个国家,场地不是问题,只是安排哪些人哪些队伍,朝堂上争论纷纷。

  和举千斤鼎不同,骑射武术蹴鞠这些项目,会的人简直不要太多,朝堂各派系自然希望安排上自己的人,或者举荐亲信。

  有了举斤千鼎的升官好处,这会大家都争抢着名额。

  胤禛考虑的更多一些,大清万寿确实显威了,也让各国看到了大清的盛世昌隆。

  但国库消耗也大,更不说这些国家虽然送了贺礼,可康熙这边也要回礼。

  胤禛连夜写了一份奏折,表示比赛场在游乐场举办,然后收门票,以充国库。

  去年底收上来四千多万的税,如今才三月就只剩一半,胤禛能不担心吗。

  就算他不管户部,都想操心大清的国库,管了户部,他责任更大了。

  但是胤禛这份奏折在朝堂上却不讨好,被朝臣喷的体无完肤。

  有的说他唯利是图、利欲熏心、为富不仁,陷大清于不仁不义的境地,在各国使臣面前败坏大清的名声。

  胤禛也火了,人家就拿些土特产过来,大清这边为了彰显大国之威的仁德大度,就大方的赏赐这么多国家大量的瓷器、茶叶、丝绸、还有金银玉如意。

  这些都不要钱吗。

  大清即是大国,适当的赏赐可以,可也不能超过了别人的贺礼。

  别人拿一倍礼来,你双倍甚至多倍回礼,大清国库就是再充足,也不是这样办事的。

  这不是冤大头吗,慷国库之慨,可想到大清的百姓。

  现在粮食产量提高了,解决了大清许多百姓的温饱饥饿问题,可还有大量的灾民百姓还在饿肚子。

  再说,国库要是没钱拿什么发军饷发俸禄,赈济灾荒,修建河堤,蓄水坝造水库?

  所以朝堂上,胤禛以一敌百,舌战群臣,问大臣们,往后救灾愿捐多少钱?

  PS:一更到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