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2 万物道理,统一度量衡的想法
在湖边的凉亭里,
云逸带着鱼竿,悠然自得地正在钓鱼。
赵峰坐在左边,探头观察着钓鱼的情景。
关羽坐在右边,眼神游移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嗖!
浮标迅速下沉,云逸敏捷地一手提起。
咔嚓一声,
一个大大的黑色墨囊掉在他的脚边。
这个墨囊在众多钓鱼收获物中属于“废物”。
然而,尽管说是废物,
它和腐肉这种纯粹的废物还是有所不同。
它也有它的用途。
虽然不多,但还算实用。
首先,它可以在工坊里合成黑色颜料。
其次,墨囊可以与纸、羽毛一起合成书和笔。
在东汉末年这个刀刻文字的时代,
书和笔仍然是非常有用的。
墨囊被钓上来的机会并不高。
尤其是在现在手里这根鱼竿有【海之关怀】附魔的情况下。
更进一步减少了钓到“废物”墨囊的概率。
差不多要钓上百次才能钓到一个墨囊。
云逸把墨囊收进背包,一边继续钓鱼一边开口问:
“赵峰,你家的技艺是从哪里学来的?有人教你吗?”
赵峰摇头,老实回答:
“没有人教我,这些都是我自己从书中自学的。”
自学成才?
技艺还如此高超?
看来赵峰的确天赋异禀!
云逸微微点头,接着突然问道:
“赵峰,你觉得你家的技艺有用吗?”
墨家技艺有用吗?
当然有用!
但并没有那么有用。
因为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后,
墨家技艺也只能被归类为奇技淫巧,旁门左道。
学习的人越来越少。
到了东汉末年,
别说赵家庄了,整个定县精通墨家技艺的人也寥寥无几。
赵峰轻叹一口气说:
“神仙大人,我知道,墨家技艺是旁门左道,奇技淫巧。”
云逸摇头:
“不,恰恰相反。”
“天地万物之间都有道理,道隐藏于天地之间,理蕴含于万物之中,而墨家技艺正是研究道与理的学问。”
“所以它从来都不是旁门左道,奇技淫巧。”
“而是连接天地大道的惊世之路。”
啊?
墨家技艺真的有这么厉害吗?
赵峰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云逸。
不是没有能力,
而是墨家技艺作为奇技淫巧、旁门左道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。
云逸笑了笑,继续说:
“世间成仙之道不过两种,向内求道和向外求道。”
“向内求道需要用严格的道德法律约束内心,同时做到立志、立德、立言、立功、立行,虽久而不废,留名百世。”
“才有机会成仙。”
“因此自古以来只有极少数人能成功。”
“至于向外求道……”
赵峰的心立刻被提了起来。
他心中暗想:
立志、立德、立言、立功、立行。
这些一条也做不到。
所以向内求道这条路直接被他抛诸脑后。
他现在只想找到向外求道的方法。
最后,赵峰深吸一口气,在云逸面前颤巍巍地说:
“神仙大人,请教我向外求道的方法。”
听到这话,一旁的关羽也不发愣。
急忙竖起耳朵优先倾听。
这是成仙之道。
谁不想听?
云逸点点头:
“向外求道这条路异常艰难,绝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方法。”
“更不用说成仙了。”
“所以你确定你想知道吗?”
赵峰郑重其事地挠挠头。
他知道艰难。
如果不是艰难,
他也不会这么多年除了神仙大人外没见过其他神仙。
但是,艰难也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。
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,
他也必须抓住!
赵峰砰的一声跪倒在云逸面前:
“神仙大人,请教我~”
云逸摆摆手:
“起来吧,我把你叫到跟前,就是打算教你。”
赵峰点点头,站起身恭敬地站在云逸面前。
云逸继续说:
“其实方法很简单,穷尽天地之道,穷尽万物之理,融会贯通,达到极限,就能成仙。”
“即使不能成仙,也能让凡人之身与神明并肩。”
其实他说向外求仙的方法其实是科学。
只是在东汉末年的认知下,
他无法解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。
也没有人能够理解。
所以他干脆将科学包装成成仙的方法。
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说错。
科学本来就是向外探索天地万物之道的过程。
科学研究到极致,确实可以成仙。
而且不是一个人成仙,而是带着整个文明一起成仙的那种。
只是这实在是太难了。
穿越到这个世界后,这个目标仍然遥不可及。
但也不能因为道路艰难就不去努力做啊?
一代有一代的使命。
画一张饼。
一代又一代激励,子孙无穷无尽。
只要人类文明不灭,总有一天会成功。
赵峰若有所思,疑惑地问:
“请问神仙大人,如何才能穷尽天地之道,穷尽万物之理?”
云逸没有解释,
而是放下鱼竿,随手捡起一块石头。
轻轻松开手,石头“咔嚓”一声落在地上。
“你看出了什么?”
赵峰瞪大眼睛,神情略显尴尬地问道:
“神仙大人,您能否再试一次?”
云逸点点头。
再次捡起一块石头。
轻轻松开手。
又是“咔嚓”一声,石头又一次落到地上。
“别急,先仔细想想,然后再告诉我你的想法。”
赵峰也不急于得到答案。
只是想借机拓宽一下赵峰的思维。
赵峰皱眉,认真思考。
一旁的关羽见状,也痒痒不已。
“神仙大人,可以吗?”
云逸笑着点点头:
“当然,你也可以思考一下,然后告诉我你的想法。”
关羽点点头,沉思片刻后说道。
过了一会儿。
赵峰的眉头依然紧锁。
他似乎看到了什么,但却抓不住。
仿佛缺少了那一闪而过的灵感。
关羽也没想明白,只是小心翼翼地问道:
“神仙大人,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们,道理就像大地,我们像小石子。”
“只有独立于道理之外,才能看到道理全貌?”
云逸的眉毛微微动了动,然后又问赵峰:
“你怎么想?”
赵峰无奈地摇摇头:
“神仙大人,对不起……我没想过。”
云逸摇摇头,对关羽和赵峰说:
“不对,我是想说,万物之理藏于寸土之间。”
“我问你们,石头为什么会掉在地上?”
话音刚落。
关羽和赵峰像是被点醒了一样。
对啊,石头为什么会掉在地上?
一直以来,他们从未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。
毕竟石头从手中落下掉在地上不是常识吗?
但正是这个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,
让他们忽略了其中的深意。
“神仙大人,为什么?”两人好奇地问道。
云逸缓缓说道:
“因为地下藏着一股无形的力量。”
“这股力量作用于所有物体上,使它们不得不掉在地上。”
“我称之为万有引力。”
关羽和赵峰眉头紧锁。
万有引力……
神仙大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呢?
关羽挠了挠头。
天啊,要长脑子了!
当然,他其实并不笨。
只是天资在军事和兵法方面。
而在科学方面的天资则不尽如人意。
倒是赵峰。
紧锁的眉头忽然松开:
“神仙大人,你的意思是万物中都隐藏着这种……万有引力?”
云逸点点头,露出一副容易教导的表情:
“你说得不错,在万物中确实都隐含着万有引力。”
赵峰挠了挠头,提出疑问:
“既然万物中都有万有引力,那为什么石头能从手中掉落,而人与人之间不会互相吸引呢?”
不错不错,会思考是一件好事。
科学发展难免会有质疑和思考。
科学本来就不是绝对真理。
而是相对真理。
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宏观世界中一切顺利。
但在进入量子领域后。
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。
后来,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。
云逸此时解释道:
“虽然万物都有万有引力,但大小不同。”
“万有引力的关系主要因素是质量。”
“质量?”赵峰疑惑地说。
云逸点点头:
“你可以理解为一件物品的重量,重量越重,它所蕴含的万有引力就越大。”
赵峰恍然大悟。
大地多么广阔。
它的重量自然惊人,所以它所蕴含的万有引力也非常大。
自然能把石头吸引到地上。
而人的重量相比大地而言是多么微不足道。
所以即使人与人之间也有万有引力,
但也不会相互吸引。
赵峰两眼放光:
“神仙大人,那我们能站在地上,是不是也是因为大地蕴含着万有引力?”
见云逸点头,赵峰又联想到了更多:
“那如果我们能找到特殊方法消除万有引力,是不是就可以飞起来?”
云逸一愣。
不错。
理论上只要消除万有引力,确实可以飞起来。
但那只是理论。
毕竟反重力并不是那么简单。
至少穿越到现在,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制造出反重力装置。
“不错,理论上只要能消除万有引力,人确实可以飞起来。”
“这就是穷尽天地之道,穷尽万物之理的好处。”
“只要将万物之间的各种道理融会贯通,腾云驾雾、开山破石也不是不可能。”
听了这话,赵峰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。
恨不得马上试验消除万有引力的方法。
但云逸此时给他浇了一盆冷水:
“但天地之道并非真正穷尽,我建议你从最基础开始学习,一点点积累。”
“等掌握了万物的基本道理后再发展延伸。”
“当然,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归纳总结。”
“万事万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,要在归纳总结中寻找联系。”
得益于穿越后的记忆,几乎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。
云逸清楚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各种知识。
所以在短时间内,他仍能教导赵峰。
至于大学的知识……
不是他不想教,而是作用不大。
云逸虽然是自然科学院的学生,但专业是天文学。
天文学在东汉末年,大概在装神弄鬼的时候有点用。
但在现代社会,天文学也就是毕业即失业的命运。
赵峰点点头,拱手说:
“请神仙大人指点,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学习?”
云逸拍了拍他的肩膀:
“从哪里开始学,三言两语讲不清楚。”
“这样吧,最近一段时间你就跟我一起学习。”
“我会把我所了解的天地之道全部传授给你。”
“等你把基础学得差不多了,后面的路就得你自己走了。”
“当然,等你学完后,你也可以把知识传授给更多人。”
“天地之道是客观存在的,不存在你学完了别人就不能再学的说法。”
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特别是在浩瀚无垠的天地之道面前。”
“(千万记住)所以,如果你真的想穷尽天地之道,穷尽万物之理,最好的办法是让更多人参与其中。”
“一个人的力量短,三个人的力量长。”
“只有更多人加入到无限的天地万物之道中,最终才更有可能成仙。”
赵峰说:
“神仙大人,我原本就有挑选一群人传授墨家技艺的想法。”
云逸点点头:
“不错,防患未然,但这事暂时先搁置一下。”
“等你跟着我学成之后,再重新挑选人传授。”
赵峰此时点点头:
“神仙大人,那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学习呢?”
云逸想了想,然后说:
“先不要着急学习,我打算先把所有的度量单位统一起来。”
“否则不同的度量单位,会在万物之理的探讨中出现错误。”
比如长度单位丈、尺、寸。
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。
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,一尺是23.1厘米。
但在隋唐时期,
一尺变成了30.7厘米。
到了新中国成立后,
一尺更是增长到了33.3厘米。
如果不了解度量单位的变化,
死板地用现在的度量单位来衡量过去的事物,
就会很荒谬。
比如孔子,鲁国人身高九尺六寸。
用秦汉的尺计算,大约是221厘米。
虽然可以和姚明相媲美,
但至少还在人类的范围内。
但如果使用现代的尺,
九尺六寸就是320厘米。
很好!
这样的身高别说姚明,就连绿巨人来了也不一定能比孔子高。
直接从人类范围跳到了非人类范围。
这样一来,
真是让人不知道该哭还是笑。
……
PS:求鲜花,评价票,月票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