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生 三国:气运图录,开局收藏甘夫人

第291章 二老感叹:张幕有王莽之姿!

  “作为辅凤孝,这些年没少听到你的名字,好,好,好!”司马徽扶起郭嘉,眼中满是赞许。

  颖川书院,郭嘉可以说出身最差的几个学生之一,比之戏志才这样的寒门子弟也好不了多少。

  但除了荀彧之外,司马徽最看重的就是郭嘉和戏志才,所以两年前听说郭嘉在张幕帐下大放异彩时,他也为此高兴。

  若不是庞德公盛情相邀,他本想去扬州投靠郭嘉,找一个安身之处,没想到兜兜转转不到一年时间,荆州也落入了张幕手中,反而让他得以与郭嘉见面。

  “也是老师厚爱。”郭嘉笑着称赞了一句。

  比起家学渊源深厚的郭家,在颖川世家大族中属于末流,比起荀家、陈家几乎没什么区别。

  庞德公能让郭嘉有今日成就,水镜先生在颖川书院教学时的态度功不可没,其中三分功劳在于水镜先生的教学态度,其余七分功劳中有四分是郭嘉自身的努力,另外三分则是荀彧在书上的帮助。

  郭嘉与司马徽久别重逢,好好寒暄了一番。

  张幕也没有破坏气氛去打扰,饶有兴趣地听着司马徽说话。

  司马徽这个人有个“好好先生”的绰号,有人问他好坏,他总是说“好”,绝不说“坏”。

  这其实只是一个小趣味,却显露出此人性格比较温和,也许这也是他身为世家出身的大儒,却愿意认真教导郭嘉和戏志才的原因。

  “两位先生请坐,继续聊。”

  等郭嘉与司马徽寒暄一番后,张幕一挥手示意司马徽和庞德公先进入凉亭休息。

  “请冠军大人入座!”

  张幕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庞德公和司马徽暗暗点头。

  他们心想,如果自己在这个年纪取得如此成就,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很难不表现出傲气。

  张幕的态度让他们心中升起好感。

  四人于是进入凉亭内。

  张幕看着旁边煮着开茶水,还有泡好的茶,微笑着说:“没想到两位先生也热衷于茶道。”

  听闻此言,司马徽与庞德公相视一笑,后者笑道:“老夫早对品茶感兴趣,不过自从德操带着泡茶之法来到襄阳后,每天都要喝上几杯。”

  茶叶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何时已无从考证,但早在商朝便已有记载,虽然多用于药用,但明确指出用于饮用的,是在秦汉之后出现的一种半制半饮的泡茶法。

  三国时期魏国的文人张揖在《广雅》中找到了依据;采茶时在枝条间摘取叶子制成饼状,叶老者以尺高取出。欲煮茶饮用,先点燃令其变红,最后放入瓷碗中,用汤汁浸泡,加入葱、姜、橘皮调味。

  这表明饮茶在秦汉时期至少有了最初的形态,并且在东汉末年无疑是一种受文人重视的方式。

  庞德公喜欢品茶,并不意味着张幕也是如此。

  泡茶与煮茶的本质不同。

  后者是煮好后,再放入蒜等调料,用茶叶。

  前者是饮茶水。

  然而效果显而易见,饮茶更能令人身心舒畅,提神醒脑。

  “既然庞公喜欢,就由本侯亲自为二位泡一壶吧。”

  张幕微笑着随手拿起茶具,用工具清洗茶具。

  庞德公与司马徽眼睛顿时亮了起来。

  茶道创始人亲自泡茶,这位创始人就是现在的冠军侯与镇东将军,这样的待遇可谓绝妙。

  两人不禁期待起来。

  时间不长,张幕便将茶泡好了。

  “呼——”

  “果然,茶叶、茶水、技艺,都是上乘!”

  庞德公喝完茶,只觉得身体得到了洗涤,忍不住感叹道。

  司马徽放下茶杯,习惯性地感叹:“好,很好!”

  听闻此言,张幕笑了笑,暗想:“你果然不愧是好好先生。”

  “两位先生喜欢就好。”张幕微笑道,然后问道,“不知两位先生是否愿意经常饮此茶?”

  这……真相大白?

  不对,应该直入主题。

  庞德公与司马徽并不认为张幕是来游玩的,肯定是诚心邀请。

  刘表这段时间,在襄阳也做了不少类似的事情。

  但拒绝刘表容易,换成张幕却要好好考虑一番。

  这张幕,颇有西汉末年王莽的遗风。

  王莽生于西汉初元四年(公元前45年-公元23年10月6日),字巨君,魏郡元城人,新朝开国皇帝,即王曼的次子,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。

  在西汉末年,王莽家族在当时是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,尤其是王政君成为太后后,肆意封赏家族亲信,最鼎盛时一天有五人被封为侯爵。

  然而,王莽并未享受到这份荣耀。

  他的运气不太好,仅4岁时父亲王曼便去世,虽然出生在王家,但从幼年到长大都依靠叔伯的帮助过日子。

  即便如此,从小聪明的他从未屈服,而是用心学习,待人谦逊有礼,因而获得了极佳的名声,对待家中长辈更是尊敬有加。

  与多数沉溺于王家权势中的其他王家子弟不同,他不仅有能力,而且有品德。

  因为父亲早逝,他不像其他王家子弟那样一出仕便有机会入朝为官,但他毫不在意,始终保持着古君子的形象。

  这些,与张幕很像。

  同样是出身良好,但在家族中却不受待见。

  世人皆知,张良之后,最强的几个人分别在荆州、益州和扬州发展,张幕这一脉如果没有张道陵,几乎要被人遗忘。

  尽管如此,张道陵这一脉的继承人是张鲁,而张幕虽然早年丧父,只能坚守在丰县。

  两人非常相似。

  接下来的发展,两人也很相似。

  公元前二十二年,当时的太尉王凤病重不起,卧床不起,而他的儿子却只顾玩乐,无人愿意照顾,只安排侍女伺候。

  然而,年纪大的人最渴望的是亲情。

  这时,王莽站了出来,从王凤生病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亲自照料,每天都不断歇息,喂药送饭都是自己去做,甚至昼夜辛劳,无法安稳休息,脏活累活全包。

  这种情况让王凤深受感动。

  临终前,王莽用尽最后的力量将王莽推荐给了王政君。

  至此,王莽开始了脱胎换骨的一生。

  在王政君的帮助下,他成功进入朝廷,却没有像其他王家子弟一样飞扬跋扈,始终保持着谦逊待人的形象。

  那时王家权势滔天,有人巴结他,他因此被无数人崇拜,也被一些官员尊敬。

  王莽始终不骄不躁,招贤纳士,善待百姓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王莽身边,敬佩他,仰慕他,而他也一步步高升,在一群王家子弟中脱颖而出,成为大旗。

  到了王莽当政的第二年,汉哀帝驾崩。

  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驾崩当天启驾前往未央宫,掌管传国玉玺,公开要求朝臣推举大司马人选,实际上是要求朝臣推举王莽担任大司马,从而进一步提高王家的权势。

  自然有人看出端倪并反对,但最终没有产生影响。

  王莽至此登上了权臣之巅,成为当朝大司马,掌握天下兵马。

  有如此权势,又有被忽视的武将文人崇拜,换成董卓早就飘了,但王莽却始终保持着初心。

  当时发生了一件事,是王莽的儿子打死了一个婢女。

  王莽当时是大司马,更是王家的主人,他的儿子打死一个婢女,哪怕杀了汉室宗亲,只要能找个理由也不会有人知道。

  然而,王莽在了解情况后,竟然逼迫自己的儿子自尽,并将婢女一同埋葬。

  这对士族阶层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事情,即便是百姓也会为之震惊,要知道哪怕是士农工商中最底层的商人,哪怕不慎打死一个婢女,也不算什么,没有人会做这种事。

  最多赔点钱。

  偏偏王莽,为了大司马王莽,竟然要自己的儿子去自尽为婢女偿命。

  这不是作秀,是真的做了这件事。

  这件事一出,天下彻底沸腾,王莽被无数人颂扬,声望达到顶峰,无论是名士清流还是各大世家,都无比敬仰。

  甚至觉得有危险的汉室宗亲和汉室忠臣,也在心中佩服。

  因为一个婢女逼儿子自尽,别说王莽这样的人物,就连王公贵族和低一级的世家都做不到!

  这是儿子,不是女儿。

  就算是女儿也不行啊。

  因为这时,天下无数人把王莽看成了圣贤转世。

  王莽被天下人赞誉、敬仰。

  有了这样的名声,王莽不仅成为了大司马,还负责尚书事务,兼任军事令和禁军,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。

  当时,刚登基的汉平帝只有九岁,与被董卓扶持的刘协一样,王莽同时代表了朝政。

  到了这一步,一般人应该像董卓那样扩张势力。

  然而,王莽坚决不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