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豪横孔融送一郡之地,张飞:大哥把帽子带上!
“主公,吴郡也在您的掌握之中!?”
听到这幕的话,即使是郭嘉也不由得心中一震,虽然他并不畏惧荣辱,但心境上却有些动摇。
这位主公居然悄无声息地擒住了扬州首府,也没有事先通风报信,难道他从来都不是静悄悄的吗?
除了郭嘉,其他人也纷纷震惊。
即使张幕已经拿下了庐江和丹阳,可他这样做还是太过分了。
一方面,经过郭嘉的分析,拿下丹阳和庐江对他来说并不难,另一方面,吴郡对他们来说太过特殊。
比如顾雍,身为吴郡四大家族之一顾家的家主,在张幕策划攻取吴郡时,顾雍就已投入麾下,也算是有功之臣。
没想到张幕竟会直接拿下吴郡。
计划落空。
再比如孙策和孙权,他们都是吴郡人,孙坚封的乌程侯的乌程也在吴郡,孙坚夫人娘家也在吴郡,没想到张幕竟然把那里都拿下了。
周瑜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。
“不错,吴郡现在已经成了我的辖地。”
张幕神色微微触动,说道:“袁绍和袁术不同,他们之间有距离,但并不代表我就不可以同时掌控他们。”
“袁氏兄弟不知,我的恩师与他们有交情,关系非常好,我写一封信,便得到了吴郡。”
只写一封信就得到吴郡之地?
夸张到这种地步!
恩师张幕?
“主公,您说的北海太守是鲁北海吗?”竺竹惊讶地说。
青州和徐州相邻,北海和东海两郡都是沿海地区,往来船只频繁,信息流通相对较为畅通。
孔融在中原和南方各州声名显赫,因为他曾因董卓废黜少帝刘辩时被他吐了一口狗血而闻名。董卓碍于孔融的名声太大,不敢杀他,不得不听从李儒的建议,暗示当时的三公以举荐的方式让孔融成为北海国的国相。
简单来说,欺负黄巾军大多来自农村,不懂孔融的地位,想借刀杀人。
然而,孔融成为北海国相后,召集士民,练兵讲武,发布檄文,并亲自书写书札,与各州郡互通信息,共谋大事,逐渐集结了被黄巾军毒害的男女老少四万余人,重建城市,设立学校,宣扬儒家学术,推举贤良如郑玄、彭璆、邴原等大儒。
对待国人,哪怕只是微小的善行,他也都以礼相待,还帮助没有后代的国人安葬,因此被称为“鲁北海”。
张幕作为孔融的弟子,讲述道理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。
这些事情,竺竹最为熟悉。
“不错,正是恩师,文举公。”
张幕向东北方向拱手致意,眼神复杂。
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,孔融忠于汉室,支持献帝,举贤任能,宣扬仁政;例如太史慈就受过他的恩惠,刘备得知北海遭难时也会盼望前去救援。
然而,张幕对孔融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好感。
或许是因为孔融过于刚烈,导致孔融自视甚高,狂妄自大,在担任北海相时,路上偶遇一人在墓前悼念亡父,只因对方脸色毫无憔悴之色,便动手将此人杀害。
这岂不是荒唐?
别看孔融被描绘成一个大美谈,但真实的孔融十分傲慢,口无遮拦,全力打击政治对手,敢于直言批评现状。
简单来说,他是汉末的喷子领袖,键盘侠超一流,却始终以清流名士的身份自居,地位很高,让人难以对付。
最简单的例子,曹操迁都许昌,任命孔融进入朝廷担任太中大夫,升任少府,后来又封为光禄大夫,可以说职位重要,备受重视。
然而,孔融入朝后多次反对曹操的决定,多次在公开场合让曹操难堪,最终被曹操牵连全家。
尽管曹操杀得很痛快,但结果很严重。
孔融不仅是孔子第十二代孙,学识渊博,更是当时清流名士的一面旗帜。曹操诛杀他全家,等于与士族清流决裂,不得不大量启用寒门子弟为官,也为后来司马家族篡魏埋下了伏笔。
杀孔融造成的影响,与屠戮徐州相差无几。
这就是孔融!
所以张幕不喜欢孔融,也很喜欢以弟子身份出现,先创作改进版《爱莲说》来扬名,再做出君子“茶”让孔融脸上有光,彻底把他塑造成最优秀的弟子。
而得到孔融毫不保留的赞誉和扬名,张幕在所有清流名士眼中地位很高。
这就会使张幕对他的感觉很复杂。
虽说讨厌这个人,但作为他的得意门生,待遇确实很好。
比如现在,直接拿到了一个吴郡。
“各位有所不知。”
张幕收敛目光,对众人说道:“盛太守出身会稽郡名士,会稽郡有顾、鲁、谢四大世家。”
“而我家恩师与盛太守有些交情,以前曾在会稽郡遇到盛太守求亲顾家小姐被拒,于是仗义执言说了几句,预言盛太守将来必定出类拔萃。”
“后来盛太守果然扬名,不仅成为名士,如今更成为一郡太守。”
“从那以后,盛太守一直感念恩师的恩情,虽然没有正式拜师,但盛太守一直遵循师生之礼。”
简单来说,盛太守因为孔融娶妻而扬名,本身确实有几分能力,因此仕途顺利。
不管是出于名声还是更深层次的关系,盛太守虽比孔融年轻,但已成为孔融名义上的弟子。
在这个时代,名义弟子和亲传弟子不可同日而语。
而张幕作为孔融的亲传弟子,盛太守作为名士也要称他为师兄。
这些原本张幕也不知道,只是在查阅盛太守资料时才了解到盛太守原本轨迹中被孙策憎恨,因为与孔融有交情就去求援,因此有了“迅速传播”的典故。
得知这一点后,张幕先给孔融写信,让他引荐,帮助盛太守提升地位,孔融自然不会拒绝。
谁知道盛太守接到孔融的信件时,正准备因身体原因辞官回家休养,于是表示张幕随时可以派人接替太守之位,到时候他会呈递奏章。
于是,这个吴郡就这样到了张幕手中。
张幕自己都有些意外。
“原来如此。”
郭嘉等人恍然大悟,纷纷感叹张幕的时运亨通。
“那么吴郡太守,主公是否有合适的人选?”陈群问道。
闻言,张幕摇头道:“有些变数,由盛太守继续主持,我们只派遣郡丞、从事、主簿和督邮过去,再调派一名都尉坐镇。”
有袁绍这个远敌在,又没有解决从曲、朱治和朱桓三人之前的问题,盛太守即便不出手也能瘫痪敌人。
郡丞可以代替处理太守政务,从事和主簿分别掌管接受命令和文书工作,督邮掌握治安力量,都尉则掌握军队。
有这五人,比起掌握太守之位还要稳妥。
盛太守就算是个灵物,还能安心养病,等到张幕需要换人时,随时可以替换。
“此法甚好。”郭嘉点头赞同。
在场的武将不明所以,但在场的谋士和文臣都明白了关键所在。
“至于用人。”
张幕揉了揉眉心,看向陈群:“长文,麻烦你推荐一下。”
“元叹,子横如果知道大才,也可以推荐,我一定会重用。”
“嗯!”三人眼神微动,已经在心中盘算。
这是增加在张幕心中的分量,同时也增加了社交的机会,不能随便推荐人。
“奉孝,豫州和会稽你准备怎么做?”张幕看向郭嘉。
郭嘉拱手道:“从曲是袁家门生,一直摇摆于袁术和袁绍之间,主公只需拿下丹阳和庐江,就能让公效忠袁绍,到时候安排人去接替职位即可。”
对于从曲,郭嘉没有打算施展奇策,直接拉拢即可,只要张幕在攻打会稽前不与袁绍撕破脸皮,此时已是十拿九稳。
接下来如何解决从曲,大致与朱桓差不多,主要看自身的能力。
但军权一定要握在张幕手中。
“嗯!”张幕点点头,没有发表意见。
他记得从曲很快会被山越叛乱杀死,之后轮到王朗上位,而王朗是个大才,绝对可以列入谋士名册,一定要收服。
而在王朗上位后,恰好有严白虎拥兵自立造反,号称“东吴德王”,张幕正好借机行事。
不过这些都不必与郭嘉商量。
至于豫州太守朱治,虽然是袁术的人,但张幕记得他快要病死了,完全不必在意,到时候顺势拿下即可。
还有陈温这个使者,也不必在意。
有兵马的使者可以从扬州刺史做起,成为一方诸侯,但没有兵马的使者,只是一个使者,在诸侯割据的时代甚至不如普通官员。
“今日议事到此为止!”
与此同时。
寿春城外数百里平原县。
刘备正在国相府后院赏荷,口中吟道: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”
“诗好词好。”
“君子之花,恨不得相识。”
出淤泥而不染,刘备深感契合自身,他觉得自己可以与张幕成为知己,心中充满仰慕。
“大哥!”
忽然,一声呼唤传来,刘备只觉得眼前一黑,身上热意也冷了一分。
目光微微偏移,发现是六竹编的斗笠,刘备心中一暖,转头说道:“翼德,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,戴绿帽大哥很喜欢。”
“哈哈,大哥喜欢就好!”张飞大笑道。
场面十分和谐。
但如果是张幕再来一次,恐怕会笑死。
这时,关羽快步走来,声音沉稳地说道:
“大哥,子龙有消息传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