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生 灵异悬疑 大明: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

第42章 朕之子房当为卿

  朱元璋拿着户籍簿和账册细细查看着。

  好在他之前已经知道这表格式的账簿应该怎么看,倒是没再闹出笑话。

  “工钱...新建厂房...慈安堂...”

  看完肥皂厂的账簿,老朱又拿起水泥厂的账簿继续翻看。

  “工钱...奖金...基建核销...武研司,这武研司又是何物?”

  看到这里,朱元璋心里已经明白个七七八八。

  交回县衙的那部分税款,除了一部分用来给工人统一支付工钱,一大部分则是用来继续扩建厂房、扩大产能所用。

  最后还有一部分资金,用来筹建慈安堂。

  这个慈安堂和朝廷开办的养济院是一回事,基本上是用来收留孤寡老人、孤儿的。

  但略有不同的是,凤阳赈灾的账款,也是统一从慈安堂走的,账簿上面具体写明每一笔款项、粮食的去处。

  只是这武研司是什么用处,老朱有点不明白。

  苏谨交上去的账簿是真账,交上去的时候,他就知道有些事情早晚瞒不住,索性答道:

  “启禀陛下,这武研司的主要作用,是臣招募了一大批匠户,专职改进咱们的火器所用。”

  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,这不就是工部的匠作监吗?

  “县衙有六房,朝廷也有专款,你又何必单独加设一个衙门,多此一举?”

  苏谨苦笑:“陛下明鉴,这武研所是极为费钱的一个部门,

  研究的时候不仅需要合适的场地、器材,还会消耗大量的火药,而这些都是钱啊!

  可朝廷批下来的那些款项,实在是九牛一毛。”

  朱元璋点点头:“我有一事不明,朝廷有火器,你为何还要继续改进?这本不属于你的职权范围。”

  苏谨不答,反而反问老朱:“陛下可知我刚来凤阳时,所情所景又是如何?”

  朱元璋心知他所言必有所指,示意他继续说下去。

  “洪武二十二年,臣侥幸中了二甲进士,但却苦无背景,也无钱打点上官,

  肥缺是不用想了,可没想到最后派了个实缺,却到了凤阳这...鬼地方。”

  苏谨苦笑一声,继续说道“到了这凤阳之后,才知这当官的苦啊!”

  “别说是臣的那点俸禄了,整个县衙几乎连吏员的俸禄都开不出来,就连我这侄子。”

  他指了指苏根生:“我这侄子跟着我来此地做了主簿,可是我却一个子都给不了他。”

  苏谨摇摇头:“这些臣先不提,既然领了朝廷的俸禄,那就应该实心用事,可是这凤阳县不仅有内忧,外患也是不少。”

  “洪武二十三年,河南府水灾,百姓流离失所,同时也滋生出了大批的山匪、水盗,

  这些人在凤阳四周劫掠过往百姓、客商,最猖獗的时候,竟断绝了凤阳与外界的通道。”

  “后来臣带人去剿匪,可是那土匪的武器竟然比官军还要犀利,不止有弓箭长刀,手中更是有不少火器!”

  “咱们的人吃了大亏,死伤无数,从那以后臣就下令建立武研司,

  臣不为别的,就为咱们手下的人去剿匪的时候,能少死一个是一个!”

  朱元璋闻言动容:“没想到凤阳竟也如此艰难,那你为何不去卫所调兵?”

  “回陛下的话”,苏谨苦笑:“臣不过是一个小小县令,哪里有本事调动卫所的官军?”

  一边的周继先听得颤颤发抖,同时暗恨苏谨:“你好好交代你的事情就是了,扯上老子的卫所做什么!”

  朱允炆这时冷冷地插话道:“既然你研制出了先进的武器,为何不上交朝廷?说,你是不是包藏祸心!”

  苏谨本不想理他,但为了打消朱元璋的顾虑只好继续解释:

  “回陛下,您昨日也看到了,此武器还有不少欠缺之处,依旧有不少隐患,

  若是贸然上缴朝廷,一旦发生走火事故,臣将如何自处?”

  以上,皆是苏谨的肺腑...瞎话。

  不过听到老朱耳朵里,却句句是肺腑之言,他点了点头:

  “你也算不容易,不过朕还是要问清楚,你建这么多新的厂房意欲何为?”

  苏谨忽然哎哟一声趴在地上:“陛下,昨夜臣没有休息好,腰痛忽然发作,还请陛下恕罪。”

  朱元璋心里噗嗤一乐,清楚这惫懒小子是顺杆往上爬呢。

  不过他没在意:“起来吧,来人,赐座。”

  苏谨嘿嘿一笑:“谢陛下隆恩。”

  他也不客气,在朱允炆的怒视中坦然坐在了椅子上,继续说道:

  “陛下,敢问朝廷赈灾一般如何行事?”

  朱元璋想了想:“拨放赈灾款,开粥棚。”

  苏谨笑道:“如此一来,就能解决百姓的问题了吗?”

  朱允炆在一边很想说能,但他心里也清楚,每次赈灾之事都是治标不治本,只能慢慢熬过去。

  不等朱元璋回答,苏谨笑道:“开设新厂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以工代赈。”

  “以工代赈?”朱元璋一愣。

  “是”,苏谨理了理思路,轻声说道:

  “以往朝廷赈灾之方,且不说中间有没有中饱私囊、借机贪墨赈灾款的事情,臣就当这每一粒粮食真的发到了灾民手里,可又能济的何事?”

  朱元璋早已忘了他是在审苏谨的贪墨案,闻言低头思量许久后,默默点头:

  “那你这以工代赈又有何出奇之处?”

  苏谨见老朱已经进入了自己的‘节奏’,笑眯眯地答道:

  “微臣开办大量的工厂的同时,就代表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就业岗位,

  一旦发生灾祸,就可以为这些灾民提供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。”

  “到了那个时候,不仅能解决灾民的饥荒问题,消除暴乱的隐患,同时还能为咱们大明创造出更多的利益,陛下您说此策如何?”

  朱元璋盘算许久,眼前豁然一亮:“此策当可向全国推行!”

  不过想了想又有些疑惑:“你这工厂现在能解决多少人口?”

  苏谨自信的伸出五个指头。

  “五千人?也算不错了”,朱元璋微微有些失望。

  “不”,苏谨嘴角噙着一丝微笑:“是五万人!”

  “什么!”

  朱元璋霍然起身,几步走到苏谨身边:“君前无戏言!”

  苏谨赶紧站起来:“臣,不敢欺瞒陛下!”

  朱元璋大喜过望。

  以往一旦受灾,灾民就会疯狂向京城涌去。

  而以京城的能力,也很难快速解决几十万灾民的口粮。

  可如今仅仅一个凤阳县就能解决五万人口的灾民,倘若此策通行全国呢?

  那以后再有灾荒,是不是就有了一个稳妥的应对之策?

  想到此处,老朱欣喜的一把拉起苏谨的双手,死死握住:“卿真乃朕之子房是也!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