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一章 议和!
宋朝君臣从各方面都考虑过了。
宋朝无论是军队还是将领都不如大梁。
如果到时候大梁军队从襄阳直入江南,那大宋君臣可以立刻赶往杭州、萧山一带,乘坐海船出海南下。
如果大梁军队从杭州湾登陆杭州,直逼临安。
杭州城乃天下有数的大城,虽然杭州的防御不如襄阳坚固,但如今杭州城内驻扎了整整二十多万大军,防守数月不成问题,如此就给了宋朝君臣准备的机会。
或者加派兵力增援杭州,直接拖垮大梁的后勤和兵力,或是南下或者从水路逃跑都可以。
别忘了杭州湾可不仅仅杭州一处可以供大军登录作战的。
萧山、宁海镇等地都是可以的。
而且临安附近多山林,为了镇压当地的蛮夷部落,宋朝在附近驻扎了近百万精锐禁军,而且还都是经常跟不服王化的部落青壮交战过的百战之兵~。
而且,临安距离昌国群岛(舟山群岛)不远,昌国群岛和临近的明州都多-有水军驻扎。
昌国岛本身为了防止海盗侵略,也驻扎了十万大军,兵力虽然不多,但足够防守昌国-群岛。
若事有万一,宋朝君臣逃到昌国岛,有岛上的十万大军,加上他们带上岛的军队,加上昌国岛上为了防止海盗围岛而准备的昌国仓,足够防备大梁军队,粮草坚持数年不成问题。
待大梁军队少有松懈,他们就可以突围前往琼州岛或者夷州岛,整合岛上的青壮,加紧训练成精锐大军。
宋朝君臣考虑的不可为不齐全,但他们忽略了大梁君臣的智慧。
宋辽两国最聪明的年轻人,加上大梁众多帅才,以及萧贺和韩德让、韩德枢、室昉等老臣的智慧,岂会不如如今日薄西山的宋朝君臣?
大梁君臣从得知宋朝暂时定都临安作为行在之后,就明白了宋朝君臣的打算,并为之制定出一系列的出兵计划。
中州城皇宫,垂拱殿!
换上一身明黄色龙袍的萧宸,端坐在龙椅上,俯视着,跪坐在下方两侧的包拯、公孙策、耶律文才、范仲淹、韩琦、吕夷简和一些投降大梁,因在民间名声极好,而被原职留任的文官,以及众将!
萧宸说道;“接下来针对宋朝的计划,诸位都知晓了,朕正准备派遣一位使者前往临安跟宋朝议和,令宋朝称臣纳贡,哪位爱卿愿意充当使者,前往临安一行?”
“起奏陛下,臣自从归顺我大梁以来,陛下不以臣身为降臣而轻看臣半分,反而对臣恩待有加,臣却至今寸功未立,臣愿担任使者,前往临安,与宋朝议和,并且绝不堕我大梁天威!”
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文官,立刻拱手挺身,对萧宸正色的说道。
此人名叫郭扬,原是京东西路单州巡,单州治理的井井有条,且在民间的声望非常好。
加上此人虽然正派,但不迂腐,律斜珍看重,推荐给萧宸。
萧宸在大名府见过郭扬后,发现郭扬不仅为官正直,家中除了每月俸禄之外,再无余钱,而且此人有谋略,对军中和都有不俗的见解。
所以萧宸把郭扬带在身边,随时为他出谋划
像郭扬这样的官员,按理说应该是死忠于宋朝的,可是贵就贵在他不迂腐,能看得清大势,而且大梁不是前辽。
还有自从双喜镇庞统被杀,萧宸、包拯和公孙策三人被逼前往塞外,后来更是数千文人士子北逃投奔大梁,使郭扬对宋朝彻底寒了心。
若非当初郭扬在单州做了十几年的官,舍不得单州百姓,他也许也会效仿张西等人辞官北上了。
如今萧宸麾下像郭扬这样的官员还有很多。
不过,没有北上的原因却不一样。
萧宸闻言,赞赏的对郭扬点点头,说道:“好,既然如此,朕封你为大梁天宝阁直学士,担任议和使,持节前往临安,另外,朕给你派两千狼军和两百名护军营高手护送你的安全。”
“臣,谢陛下隆恩!”
郭扬闻言,顿时大喜,连忙给萧宸施礼。
随后,交代了郭扬一些注意细节和出使时间之后,继续朝会。
这种朝会,不同于大朝会,也不同于早朝,而是一种辅佐类的朝会,只有再皇帝御驾亲征,但又需要经常跟大臣商议的时候,才会举行。
····求鲜花0·····
不过,即便是这种朝会,文武百官的规模也不是宋朝可以比拟的。
不是说大梁比宋朝的官员多,而是有才华的官员比宋朝多。
“与宋朝的战事到现如今也算是暂时告一段落,半月后,朕准备起驾返回上京,范仲淹留守中州城,安抚中原民心,耶律文才留下辅佐范仲淹!”
“臣等,遵旨!”
范仲淹和耶律文才闻言,连忙拱手说道。
女真族那边已经走上正轨,萧宸也在那边建造城池,设立州县,正式任命了官职。
..........
十日后,出使宋朝的郭扬回到了中州城。
这次和宋朝议和,郭扬没有让萧宸失望,宋朝不仅正式成为了大梁的属国。
宋朝还需每年给大梁进贡黄金30万两,白银200万两,锦帛绸缎等各两万匹,茶叶五万斤,其余各式特产和珠宝不可计数。
另外,日后宋朝皇帝登基后,需要得到大梁册封才算是正式登基,否则便会被大梁视为叛逆,出兵讨伐。
这一条没什么实际性的利益,但这一条对大宋来说看似侮辱,但无疑是迷惑住了宋朝,让宋朝以为大梁没有彻底消灭他们的打算。
其实,不是萧宸不想一举灭了宋朝,而是如今宋朝进入了江南。
江南水路众多,而这次出征,大军的水军几乎没有准备,加上萧宸早就在江南和大宋朝廷中埋伏了暗手,就等着宋朝内乱,然后大梁准备完全之后,一举灭宋。
这次班师回朝,萧宸还有另一个目的在,就是彻底统一草原各部。
这次西部各路和中原彻底连为一体,萧宸留下萧庆之的第二军团驻守中州城附近,和长江防线,以及襄阳城等各处战略要地。
加上本地招募的青壮,加以训练,整编成为厢军,辅助守城,一个军团二十万兵马足够了。
其余四个军团和各精锐全部跟随萧宸北返上京六。_
飞卢提醒您:读书三件事-收藏、推